垃圾有用处,制物又换物(我在现场)
——我市垃圾分类展示中心见闻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5月28日,记者在刚刚建成的保山市垃圾分类展示中心里看到,在被分为生态文明、工作成效、互动体验、成品展示、打卡留言、积分兑换6个区块的展馆里,最吸引人的还是积分兑换区域。只见该区域的一台智能兑换机前,前来参观的人正在排队体验积分兑换。这台兑换机有何奇妙之处?原来,市民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然后将废纸、塑料瓶、旧衣物等可回收物“投喂”到标箱体内,机器便会自动称重,之后屏幕就会显示其投放重量,并将相应积分累积到用户账户中,当积分达到一定数值,便能兑换纸巾、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
现场参与体验的张珺琪告诉记者,这座展馆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平台,而且互动游戏的设计也极具教育性,让人在玩乐中就能轻松掌握垃圾分类小知识。她说,自己计划利用周末带着孩子也一同来体验垃圾分类的乐趣,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互动体验区,参观者们纷纷参与到了垃圾分类的手工创作中,用残次的咖啡豆制作成香囊,将晒干的咖啡渣加入融化的皂基中制作成手工皂,用鸡蛋托、纸壳加上环保黏土制作成小摆件……这些创意作品不仅美观,还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隆阳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杨谍说:“保山市垃圾分类展示中心,展示的仅仅只是我们生活垃圾分类的局部。我们组织此次参观体验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提高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未来,我们将继续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家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倡导者、志愿者和践行者。”
据了解,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我市还精心组织了“分类进万家”“低碳齐参与”“志愿百日行”等多场类型丰富的相关活动,努力营造“践行垃圾分类,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力。
·相关链接·
一、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二、垃圾分类的好处
1.减少垃圾量
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和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
2.减少污染
废弃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害物质,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3.垃圾资源化
1吨废塑料可炼600公斤的柴油,1吨废纸可生产好纸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大树,并减少35%的水污染。
三、目前垃圾处理的四种形式
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
四、垃圾分类
1.可回收垃圾(蓝色垃圾桶):包括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
2.厨余垃圾(绿色垃圾桶):指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烂垃圾,包括食品交易、制作过程中废弃的和剩余的垃圾。
3.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物质。
4.其他垃圾(灰色垃圾桶):指除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外的生活垃圾。
本报记者 冯祖玲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