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食趣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对于80后这代人而言,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大抵逃不过一个“吃”字。夏天正是各色野果争相上市的时节,想到当年关于吃的各种有趣情景,不禁诱出了我的口水来,一时兴起,遂欲记录下来与君共飨。
有种带刺的美味叫覆盆子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了一种叫覆盆子的美味野果,对于那段回忆,他曾动情的感悟“穿越时空的障碍,孩子的世界有时竟是相通的”。诚然如此,在我的家乡,我们管覆盆子叫黄萢(黄色的)或是紫萢(黑色的),当然还有红色的红萢。河谷的四月天,田野的水沟边长满了这种有倒钩刺叶子的美味果子。虽然好吃,但因为有刺,人们便懒得去采摘。这倒也成全了我,一到周末便拉着两个妹妹,带着一个大号搪瓷口缸,游走在各种美味的刺蓬子之间。
二妹是个小机灵鬼儿,也最贪吃,吃东西最是讲究一个“快、狠、准”。每到一个蓬子,她总能最先发现那些最大最熟的果子。说好的攒到缸子里一起分着吃,她却边采边吃,还一吃一个准,每每等我们发现为时已晚,有不少果子已被她克扣下肚。
小妹比我小五岁,典型的小跟屁虫,发挥不了战斗力,于是我把监督二妹偷吃的责任交给了她。“大姐,二姐又偷吃了!”随着小妹一阵叫嚷,老二再一次被抓包。不过,这次她倒是不慌不忙,瞅着我们不注意,便往我俩嘴里一边塞了一个果子,咧着被紫萢染得红黑的嘴笑着说,“大家都吃了就不是偷吃了!”于是三个小家伙便索性坐下来,两三下就把刚刚铺满半小缸子的果子吃了个精光,忍不住看着彼此哈哈大笑。临了,还不忘相互告诫:千万不要告诉老妈我的手是被刺拉破的!嗯,对了还有小妹的衣服脏了是玩泥巴弄的,可千万不能说是掉进水沟里的哦!
小孩子不可以说谎!但庆幸的是,老妈已经习惯了三只小猫的日常,竟也懒得问了。只是,晚上看着妈妈默默地帮我们擦擦洗洗,换好干净的衣服,心里免不了生出许多惭愧。于是,我往后的梦境里便会出现大片大片的紫萢果子,不用怀疑,是个美梦。
爸爸的拿手好菜是卤辣肠
20世纪90年代初,在河谷的小镇,物品供应还不算丰富,集市也是每隔4天才赶一次。荤腥倒是不缺,只是鲜货不足,整得人那叫一个望眼欲穿。真不怕得罪人,坏了吃货的名声,我那时最怕吃的东西就是腌腊肉。肉虽是大锅里炸了用油封好放在罐子里的,但是吃的时候不是一股子老油的齁味,就是放多了盐巴的咸味。老妈说:“没办法,坝子里热,不多放点油盐,东西早就坏了。”于是每到集日,我们三只馋猫就望着大人能买些鲜货回来,哪怕只是一些新鲜的猪小肠也好。
在我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大菜均得由父亲大人亲自操刀,比如过年过节的家宴,又比如做卤辣肠。我爸做卤辣肠极具仪式感:3个盆子一字排开,把洗好的肠子放进去,先用淘米水泡,再用温水洗,最后用盐水洗泡,过了水就能下锅。然后用清水煮,不需要太长时间,简单的汆一下,再捞起来,切成小段备用。姜和辣子是不可少的,老话说“舍不得盐辣,做不成酱”,一盆卤肠半盆是姜辣,但功夫也全在这里面了。
刮姜这种活儿当然就是我们姐妹的任务了。待得老爸那边准备停当,我们便赶忙呈上切好的姜片,等待着老爸的表演:油热先放辣子,后放葱姜;肠子下锅先要爆炒,加点米酒、草果、八角、大料,然后转中火慢烧,加水慢炖,这样才能入味。这是道功夫菜,待老爸表演完成,其实我们早已经饥肠辘辘了,等到饭菜上桌来自然是狼吞虎咽,吃嘛嘛香。
吃口好的孩子有福气
记忆中,农村的宴席很有特色。婚嫁是喜宴,吃的是红肉(用红色颜料染红的东坡肉);丧宴,吃的是白肉。虽然只是颜色的区别,但是餐宴的气氛却大为不同,仿佛所有的情绪也都化入这些吃食里了。而且喜宴是可以分菜回家的,寓意把喜气带回家,丧宴却不能。
小孩子是最喜欢自成一桌,好像这样做就能标榜自己长大了一般。宴席上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分菜了。就像是生怕甲家贪吃的孩子会短了乙家娃的吃食一样,饭菜上桌,就会有那像是主持正义的大人按着桌上人头来分菜。除了炒菜、拌菜和汤,一概分发到人头。于是最搞笑的画面出现了:饭还没吃呢,桌上的碗盘已空,但是每个孩子面前的桌上却都堆着一堆菜,连放碗筷的地方都没有。搞不懂是哪个心大的人发明了这个方法,也不怕娃吃坏了肚子。我妈学过医,对细菌最是敏感。知道村里有这样的习惯,便在每次喜宴前给我们各自准备了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子,如若遇到分菜的情况,也不至于去捡桌上的菜吃。
老妈总能很快在人群中找到她的孩子,然后不动声色地出现在你最需要她的时候。比如,当你急急忙忙中弄掉筷子时,当你嘴角沾了油污来不及擦时,又比如当大家都秋风扫落叶般吃饱了跑掉,只剩下你一个人对着一张空桌子还没吃饱饭时,老妈总会来到我们身边,温柔地说,“吃饭莫急,吃口好是福气……”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老妈总是要求我们好好吃饱肚子,不要慌;食物不能浪费,哪怕碗里或是桌上掉的一粒米饭也要吃干净。喜宴上吃不完的菜自然也不能浪费,要打包回家的。于是每次喜宴后,我们家里都还会有一小顿喜宴。老妈总说,“这不丢人,惜食爱物,福报才会长久”。
都说“民以食为天”,对那个年代的孩子来说,“吃”更是大过天的快乐。之前,我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对那些食物念念不忘,以为这都是因为吃货的本性。但如今想来却惊觉不然,记忆中那浓烈的味道分明是爱的气味!那是父母惜食爱物的谆谆教诲,那是童年彼此相濡以沫的陪伴,那是,家的味道啊!赧连芬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