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隆阳

40年扎根基层的“老胡”

发布时间: 07-09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整治,老胡最有经验,下面请老胡谈谈。”“老胡,你们村的蚕养得太好了,请教教我们!”干部群众口中的“老胡”,就是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瓦河村的党支部书记胡有余。fff保山日报网

  胡有余是土生土长的瓦河人,年过六旬的他,有37年党龄,在村里工作了40年,生于斯、长于斯、奉献于斯,是他半生工作与生活的鲜明写照。fff保山日报网

  当村干部就要为群众办事,是老胡一直坚持的信念。一个小而落后的村子要怎么突破和发展呢?初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老胡认为,要改变首先要从环境改起。2000年前瓦河村的森林面积仅有1000多亩,山荒草枯、用水短缺是最大的困难。通过争取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老胡带领村民新植林木3000多亩,退耕还林1278亩,种植核桃2000多亩。如今的瓦河村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7500多亩,满目青山和翠绿带来了更清新的空气和富足的水源。fff保山日报网

  位于瓦河村委会背后的瓦河水库是青山之中的一片清潭,生态恢复以前仅只是季节性蓄水,主要用于农业生产。2017年,老胡带领村两委积极争取资源和项目,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溢洪道,水库改为长期蓄水,设计蓄水量18万立方米,一般蓄水12万立方米,用水短缺的小村蜕变成了能给周边村寨供水的“大户”。fff保山日报网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村发展的主要掣肘和难点痛点。近年来,借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东风,老胡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广泛协调资源,瓦河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变。修建乡村主干道和入组道路11公里,村民出行十分便利。对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提升改造、新建小组活动室2个,总面积约600平方米,村民活动和干部办公条件大为改善。新建提水站1座,架设入户管道3公里多,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先后两次进行增容、加杆、加线。对89户家庭进行农村危房改造,以统规自建的方式建设新庄避险安置点,让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32户家庭搬进了安全整洁的新家。fff保山日报网

  环境的改变和条件的改善再加上政策的引导,带来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瓦河的经济发展中,劳务输出和农业生产占了大头。据老胡介绍,目前全村1006人中,长期到省外务工的有90多人。而2005年开展第一批红色劳务输出时全村仅出去了8个人,最先带头报名的就是老胡的大儿子。“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个事情,我儿子肯定要带头,他出去打工11年,总共赚了50多万元,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就是主要靠他盖起来的!”fff保山日报网

  除了劳务输出先拿自家人“开刀”,在产业发展上,老胡也带着村两委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5年,瓦房乡开始推广蚕桑产业,大部分群众不敢尝试、不愿尝试。当时52岁的老胡二话不说,自己先种了7亩桑树,并兼任蚕桑技术指导员,和下派的各级蚕桑专家认真学习种养技术,再手把手教其他两委成员和群众。同时,主动协调挂联单位,解决了蚕房的水、电问题,让种养户无后顾之忧。截至2023年全村蚕桑面积共有480亩,产茧510张,产值137万元,蚕宝宝织出了全村致富的新“丝路”。fff保山日报网

  乡村振兴,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瓦河村素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从村里走出去的能人志士不忘回馈乡邻、共促发展。2010年,在村两委的参与发动下,退休干部胡文昌、致富带头人杨明玺等人带头成立了瓦河村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从当初的1万元到现在的结余15万元,前后共帮扶了53位优秀学子,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反哺家乡,激活了瓦河教育的“一汪碧泉”。fff保山日报网

  如今的瓦河,生态丰美、环境优美、百姓富美、生活恬美。老胡将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四十年奉献给了瓦河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瓦河村委班子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屡次被评为“好”。2023年,老胡还被评为市级“教育工作优秀个人”。fff保山日报网

  四十年光阴似流水匆匆,却又是老胡一步一印、一钉一铆“凿”出来的。当村干部就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他一以贯之的信念和原则。“我觉得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善得差不多了,目前就还差路灯,如果在任内能够完成,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说起接下来的打算,老胡比划着拟安装路灯的点位,面露期待。(李晓平)fff保山日报网

微信图片_20240627095811.png

  责编:刘自明fff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fff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