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蹚出致富新路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昌宁县聚焦助农增收主线,建立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赋能乡村振兴。全县31个龙头企业、123个专业合作社、23022户农户紧密联结,一个个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蹚出新路。
昌宁县全面推行“五组一联”促乡村振兴模式,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成立产业振兴组124个,组建产业发展小分队421支、致富帮带小分队363支,组织引导周边群众就近到合作社务工3800余人次,入社群众户均增收0.55万元。昌宁县田园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办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在四角田社区建设4条野生菌精深加工生产线,社区858户群众依托野生菌资源,实现收入约1500万元,户均年增收1.75万元。
组建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协会、滇西绿色农产品协会等农业产业协会,统一区域标准、共同培育品牌、合力开发市场,组团发展做大蛋糕。依托昌宁红茶产业协会,全县68家茶企与348个初制所、58个合作社建立初加工合同关系,初制所、合作社与4.96万户农户建立鲜叶收购合同关系,带动茶农户均年收入达2.7万元以上。滇西绿色农产品协会把24家冷链物流企业、57家果蔬小微企业、1000余名“果蔬经纪人”联合起来,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果蔬集散中心,持续提升昌宁果蔬产业竞争力、占有率和影响力。
着力推动企业联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的“双绑”机制,采取与合作社流转土地、签订订单、产品收购、劳务输入、共建基地等方式,把企业“第一车间”建在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昌宁县勐统镇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将甜龙竹产业打造成千亩育苗、万亩种植、户均万元收入的“千万万”产业。目前,已建成甜龙竹示范种植基地1200亩,正在建设2000多亩,辐射带动6000多人,平均每亩年均增加生产经营、务工、地租、分红等4项收入3000多元,合作社增收30多万元。
昌宁县柯街镇积极探索“飞地”促动,组建集体和农户“利益共同体”,12个村(社区)共同投资,在橄榄河畔“飞地”建起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温泉颐养中心,实现年均纯收益300余万元,每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6万多元。在温泉颐养中心周边配套布局采摘观光园、特色餐饮集群、热区风情民宿等多元业态,创出“侨味”“傣味”特色美食品牌,形成高原特色新兴农旅融合经济带,实现群众收益1500余万元,户均增收1万余元。
探索推广“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联结模式,把有经营经验、熟悉市场、行业规则的个体工商户、电商经营主体、种养大户等发展成为产业、就业经纪人,实现农户产品利益最大化。昌宁县湾甸乡“乐村淘”电商平台成为产业“经纪人”后,先后建立了淘宝、拼多多、快手小店、抖音等多个网络销售店铺,并在全县建立了124个村级服务站点,购进20辆新能源汽车搭建了6条县域物流线路,通过网络平台将群众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累计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李洪才]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