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山(霁虹)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保山城西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绵延几十公里的山峦,保山人称其为大西山。大西山派生出一条由西向东延展至仁寿门的山岗,很久以前,保山人称其为松山,明嘉靖年间,因保山首位进士、官至太子太保的文澍晚年归隐此山而更名为太保山。而如今的太保山更是一座生态之山、文化之山、历史之山、休闲之山。
生态之山
太保山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其树木之茂盛,用人们常讲的话来说,是可以保证一只松鼠在树与树之间攀爬跳跃着逛完整座太保山而不落地。沿着石阶道路穿行于树林间,树影婆娑,可以看到许多树木的枝干被青苔包裹着,有的还挂着一撮一撮的树毛,偶尔可以看到枯死的老树在幽静的树林里或站或卧,其身上生长着肥大的树菌子。青苔、树毛、树菌子,它们昭示了这是一片生态较好、年代久远的树林,百年古树在太保山也随处可见。
古榕树是太保山百年古树的代表之一。从山脚到山顶都零散地生长着百年古榕树,最抢眼的是玉皇阁门口那一棵。那是一棵“子母树”,也就是大榕树身上又生长着小榕树。大榕树把根扎在大地上,小榕树把根扎在大榕树身上,一大一小相互拥抱着向天而生。风雨中,原先的大树长成了老树,原先的小树长成了大树,“母子”间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过,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从容颜上,还是可以分辨出“母”与“子”的。
古松是太保山百年古树的又一代表。太保山百年古树中百年古松的数量特别多,从山脚到山顶放眼望去,总能见到几棵百年古松。有人称百年古松为“龙树”,因年老的松树树皮像鱼鳞,披着一身“龙鳞”的古松的树干跟龙身十分相像,所以人们才称其为“龙树”。枝繁叶茂这个词不适合用来描写太保山的百年古松,因为太保山的百年古松七八丈长的主干都没有枝叶,只在树干顶端生长着稀疏的枝叶,枝干如盘虬卧龙。披着“龙鳞”的主干上顶着稀疏的虬枝,这样的百年古松显出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百年麻栗树也是太保山百年古树的代表。从外形看,我们除了可以从麻栗树体形大小判断其树龄外,还可以从树皮的颜色来判断树龄:树龄小的麻栗树树皮是深灰色,而百年麻栗树树皮则是黑色,树龄越大颜色越黑。麻栗树在太保山每个角落都有生长,以山顶最多,主干直径一米左右、高二三十米的百年麻栗树在山顶成片成林地生长着。冬季,叶子落尽,一棵棵麻栗树披着一身黑衣站在蓝天下,看起来是那样苍劲有力。春季,麻栗树用一身新嫩柔软的叶子告诉人们自己睡醒了。夏天,被雨水淋洗过的树叶一尘不染,翠绿的树叶表面像打过蜡,百年麻栗树被这样的树叶装点着,显出一副老当益壮的样子。
秋季,麻栗树果子成熟,与板栗有几分相像的麻栗果不能吃,但可以做成麻栗果陀螺当玩具:用一根牙签状的坚硬竹签扎穿麻栗果,让竹签一端露出麻栗果底端一两毫米,一个麻栗果陀螺就做成了。找块干净、平整、光滑的地方,大拇指跟食指捏着陀螺竹签长的一端快速一捻,顺势将麻栗果陀螺放到地上,麻栗果陀螺就会在地上飞速旋转。如果转速足够快,还会发出呼呼声。小时候,我跟小伙伴经常用麻栗果陀螺玩一种叫“熬油”的竞赛游戏:几个小孩聚在一起,找一块平滑的地方,一人一个麻栗果陀螺,随着孩子王那一声“预备——开始”,各自将旋转的陀螺放到约定的地上,看谁的陀螺转得快、转的时间长。一开始,每个小孩都会冲着属于自己的那个陀螺发出一声声“加油!加油!”的呐喊声;眼看着自己的陀螺转速减慢,快要栽倒的时候,还不甘心地用食指指着它喊“转!转!再转!”最后停止转动的陀螺的主人为胜利者,他会摆出一副傲视群雄的得意样。秋天,太保山山顶,时不时见到父母带着孩子或是爷爷奶奶带着孙辈,在麻栗树下捡拾麻栗果,教孩子做麻栗果陀螺,跟孩子“熬油”。太保山的麻栗树,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
文化之山
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如今的太保山是一座文化之山。游览太保山,从山脚到山顶随处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太保山山脚靠近仁寿门一带,保存着部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无论是建筑物本身,还是建筑物门、墙上的文字、图画等符号,都是那个时代的印记。如那个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大学传承基地”的院落,也是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教研协同基地”,大门两侧的柱石雕刻着云纹样图案,当年印刻在大门两侧的对联至今保存完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阅读它,我们可以回望那个时代。
太保公园大门有副对联是保山的名联之一:临早登高岫,随曲径通幽,听野鸟争喧,千顷松涛响天外;倚晚迎皓月,傍花枝弄影,看星光垂地,万家灯火舞人间。这副对联描写了登临太保山所看到的景致,阅读它,太保山的文化气息便会迎面扑来,仿佛在提示我们应该怎样去观赏太保山。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看到玉皇阁和玉佛寺掩映在古树间。无论是玉皇阁,还是玉佛寺,都悬挂着出自赵朴初等名家之手的牌匾,一一读之,方发现:原来庙观是弘扬书法艺术的宝地。庙观檐宇间悬挂的风铃随风摆荡,风铃声携带着道教、佛教文化在风中弥漫开去。玉皇阁最北端有栋建筑叫会真楼,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当年来到保山,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徐霞客在这里撰写游记,如今从《徐霞客游记》中读到的隆阳霁虹桥、天生桥、落水洞等篇章就是徐霞客在会真楼写就的。
山顶东边,有梁金山铜像。一个人去世后,能在太保山立铜像,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带着这种认知去阅读铜像底座石碑上的“梁金山简介”,便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仅可以了解这个爱国侨领的故事。由此拓展开去,还可以了解关于华侨的知识,了解梁金山及无数华侨的家国情怀……
山顶西边,有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为祀诸葛武侯而建的武侯祠。这是一块文化宝地:正殿厅堂门前廊柱写有对联:非神非仙隆中高略出自审时度势,是聪是慧卧龙远谋在于安民归心。厅堂门的两侧写有对联:北征为兴复耿耿忠心昭日月,南渡求固安恢恢懿德耀山河。厅堂内两侧有岳飞手书诸葛亮名篇前、后《出师表》拓本木刻。我以前读过两副对联和前、后《出师表》,但是,置身武侯祠,站在诸葛亮塑像前读两副对联和前、后《出师表》,跟在其他地方读的感觉还真的不一样:似乎是我在读给诸葛亮听,又像是诸葛亮在读给我听……
历史之山
太保山山顶正中偏北,摆放着一架飞机,机身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字样,这是一架米格15——比斯歼击机。游览太保山的人,特别是小孩子,多会选择站在飞机前拍照留念。此架飞机在抗美援朝时有过入朝作战的辉煌经历,退役后于1986年摆放在此。此架退役飞机在此摆放时间近40年,许多人因为它而了解了抗美援朝那段历史,许多人因为它才没有忘记那段历史。
武侯祠正殿后面有一片碑林,碑林存藏明代至民国各类碑刻十六通。多是断碣残碑,少数相对完好的碑刻也多有修补过的痕迹。许多游人对那块底座是赑屃的碑刻感兴趣,有人边看边在心里发问:为什么要用赑屃做石碑的底座?有了这种疑问的人,十有八九会用手机搜索一下……如此这般,便增长了不少历史知识。
碑林靠北,地势稍稍隆起,泥土中夹杂着许多残砖碎石,长着几棵健壮的百年麻栗树。树脚立着一块“保山府城城墙残垣”的石碑,透过这块石碑,我才知道那一道稍稍隆起的荒地,原来是保山府城城墙残垣,才知道太保山曾经是一座城中之山。若以此处为起点,追溯历史的足迹,可以看到从历史中走来的保山。
由武侯祠往西行,看到百年麻栗树树林中有一座飞檐高挑的建筑,这是“保山历史名人堂”。由乡贤厅、英杰厅、大成厅3部分组成的保山历史名人堂,囊括了保山历史上的各路豪杰,如柳貌、扈栗、吕凯、王伉、文澍、张志淳、王宏祚、李鑫、李根源、艾思奇、张问德、张学文、杨善洲……每个人物介绍都由人像和中英文简介组成。每个历史名人都与一段历史相关,如:通过读柳貌及其长子扈栗简介,知道保山是哀牢古国的所在地,知道东汉时期“哀牢归汉”设立了永昌郡;通过读保山进士第一人文澍简介,知道“保山”一名的起源。在这里,可以用历史人物这根线把哀牢、永昌、保山3个称谓连成串。
走进保山历史名人堂,细心的人会发现:乡贤厅、英杰厅、大成厅等3个展厅都有介绍人物的“空位”。我认为这种虚位以待的“留白”是独具匠心的设计,具有前瞻性——保山钟灵毓秀,新征程上定会人才辈出,关于保山的人才篇,一定还有续章。
休闲之山
“爬太保山”,这在保山城算是一个高频词。“你去哪里?”“爬太保山。”“走,爬太保山去。”这样的话语在保山城的大街小巷或是居民小区时常可以听到。保山人跟你讲他要去“爬太保山”,“爬”字和后面的“太保山”3个字一样说得轻巧,不像爬黄山、登泰山的人会把“爬”“登”说得重一些。细心的人会发现:保山人把“爬太保山”说得如此风轻云淡,言语间流露出满满的休闲味。
地理因素是太保山成为休闲之山的关键因素之一。太保山海拔2257.3米,与城区的相对高度为580米。这样的海拔,这样的相对高度,爬太保山自然就不是多么费力的事,再加上太保山与保山城紧密相连,在地理方面自然有了优势。
太保山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再加有利的地理条件,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休闲之地。居住在保山城的人把太保山当作休闲之地,还有保山辖区进城办事的人、归乡的游子、来保山的外地人,也都喜欢把太保山当作休闲之地。有的独自前行,有的结伴而行,一年四季,每天清晨天色微明到月辉星煜的夜晚,太保山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休闲锻炼的人。
因为生态好,又紧临大西山,所以太保山空气清新,进入太保山,顿觉呼吸轻松、神清气爽。走在幽静的林间道路上,仰望参天古木,俯视灌木小草,俯仰之间疲劳的双眼得到放松,眼睛也比平时要亮堂一些。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松鼠,太保山的松鼠不怕人,有的蹲坐在大树上啃食野果,边吃果子边瞟几眼树下或走或站的人;有的会在离人两三丈远的树上追逐嬉戏,时不时发出吱吱声。也可以坐在亭子石凳或是道路石阶上听松涛。除了有狂风的时日外,太保山的松涛十分柔和,在轻言细语中把你的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
太保山山顶东边有个观景台。这是俯瞰整个保山城区景色的最佳地点之一。现实中,人们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脚下大地的机会不多,而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一座城市的机会就更少,因此,来太保山的人,不管来过多少回,总要到观景台看看保山城和保山坝子。在太保山观景台,还可以远眺哀牢山一带酷似毛泽东主席卧像的“毛公山”。站在观景台,视野无限开阔,心胸无限宽广,心情极其舒畅。
来太保山的人,有一部分是为了锻炼身体。以走路的方式锻炼身体的人居多。年老体衰者,缓步前行;身强体壮者,健步快走。有的人在山顶轻舒慢展地打太极。近些年,来太保山锻炼身体的人逐年增多,男女老少都有,他们都是信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理念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也成了太保山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因为太保山是生态之山、文化之山、历史之山、休闲之山,因此,你我的太保山之旅,就是生态之旅、文化之旅、历史之旅、休闲之旅。
爬太保山,可以“四旅”兼收,一定要去。本刊特约撰稿人 郑欲翔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