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探险家”的潞江之旅 ——走进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团队成员合影
咖啡品牌标识设计
▲团队成员现场写生作品
▲突出新寨村民族特色的设计稿
本报记者 字相禹
一支由年轻大学生和老师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围绕艺术助农这一条主线,在潞江镇开启了一次与咖啡豆、乡村的碰撞之旅。
对着完全陌生的一片土地铺开画纸,拿出彩笔勾勒颇具名气的小粒咖啡;把农民在咖啡地里劳作的场景移到画板上;结合咖啡文化特点,以咖啡豆、咖啡杯等为设计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排版,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7月16日,由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名大学生和3位老师组成的“三下乡”团队,怀揣着美丽的梦来到隆阳区潞江镇,他们希望在咖啡加工企业、咖啡种植户、咖啡生长的田间地头里,用手中的画笔完成一次艺术与乡村的碰撞,为保山小粒咖啡提色增香。
与咖啡对话
7月18日,位于隆阳区潞江镇的比顿咖啡产业园,一场艺术与咖啡的对话正在上演。面对一棵咖啡树,团队成员杨庭申迟迟不敢下笔,他想先打打腹稿,再在有限的纸张上布局笔下的场景,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幅展现保山咖啡的水彩画。尽管经过深思熟虑,但杨庭申的每一笔还是显得小心翼翼。两个小时后,一幅以比顿咖啡标志性建筑为主,以咖啡树、咖啡果为辅的水彩画就完成了。杨庭申说:“在学校并没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保山的小粒咖啡,此次‘三下乡’活动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们的所有画作通过整理后,会在学校举办一次咖啡画展,以艺术的形式为保山咖啡做一些宣传,意义深远。”
相比杨庭申的水彩画,队员高世欢用马克笔速写的插画既显得抽象,又给人不失联想的空间。她把咖啡杯、咖啡豆等与咖啡相关的元素融入画作中,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突出了咖啡的主题。高世欢觉得,自己在踏入咖啡庄园的那一刻,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灵感与生机的艺术天堂。这片被咖啡树环绕、弥漫着醇厚咖啡香气的土地,为她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与感悟。“我只是用手中的笔在认识咖啡的旅途中补全它的故事,从破土、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到最后的烘焙、冲煮,都在娓娓诉说着咖啡的一生。”高世欢说,能用自己所学的技能,为更多人认识保山品质优秀的咖啡提供可能,是她暑期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
如何更好地与咖啡对话,用艺术为保山咖啡做一次“代言”,作为带队教师的赵晗来说,从保山走出去的她对家乡的农特产品不仅有一种魂牵梦绕的情愫,更有推介它们的责任。把实践地点选择在潞江,目的就是让同学们通过与咖啡完成一次深入地对话,把感悟变成作品,为下一步给咖啡企业设计出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碰撞出火花,为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
和乡村碰撞
如何让大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亮眼的艺术品,实践团队带队教师施雨涵认为,在盛产咖啡的小村庄上与土地、农民完成一次碰撞,才能激发团队创作的灵感。同时,她也希望通过这次“三下乡”,学生们可以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为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施雨涵说:“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到乡村、看见乡村,是不可能真正关心乡村、热爱乡村的。因此,让职业学院的学生来到乡村,把专业实践在田野上,只有看到所学专业的价值后,他们才能把服务乡村的责任感带回大学生群体中,让‘乡村风’流行在课堂和校园之中。”
在有着“中国咖啡第一村”美誉的新寨村,团队成员针对近年来线上咖啡产品的调研发掘和线下咖啡产业的视觉传达体系做了分析汇总,共发放104份调查问卷。期间,他们还走进咖啡企业参与咖啡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过程,希望从中找出农民销售的痛点。
在新寨村调查的日子里,云交院的师生们走街串巷,通过绘画写生的方式来记录田野、展现新寨村的乡村美丽景象。除此,实践团队还走进咖啡种植园,与咖农们交流,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茁壮成长的咖啡树,用镜头捕捉农民们丰收时的喜悦……
在和乡村的碰撞中,团队成员斯保平以潞江坝四处可见的鸡蛋花作为元素提取,将热带风情融于纸上,完成了一幅描绘傣族风情的作品。为提前给咖啡企业设计包装做铺垫,其他成员的画作也采用了大量高饱和度色彩作为主色调,如粉色、大红,金黄等,以此来突出新寨村的民族特色。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同学们还会适当以花朵作为点缀,在作品中突出潞江坝的生物多样性,为不断提升所设计包装的质感与档次打好基础。
同为带队教师的宁雪姣说:“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将保山小粒咖啡作为设计对象,从小粒咖啡种植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开展咖啡包装和衍生品设计,从而推出讲‘云南故事’的小粒咖啡包装系列设计。”
为特产赋能
有感于“三下乡”团队的实践初衷,潞江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李春红说:“大学生‘三下乡’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进而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希望他们的设计作品能被企业看中,实现大学生和企业的双赢。”
现场写生、开展乡村调查,既要激发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也要培养他们为乡村特产赋能的使命感,达到让艺术为乡村振兴积蓄能量的目的。赵晗告诉记者,这次活动的所有图文和画作,他们会整理成一个关于乡村的杂文集,用精美细腻的绘本、通俗易懂的文字、视角独特的摄影集和准确真实的自我感受来推荐潞江坝的小粒咖啡。“如果能够通过我们的田野生活吸引人们去关注这些自然孕育的乡村和民族传统文化,用我们欣赏到和挖掘出的美勾起人们探究村寨民俗风情的欲望,那么千千万万学者做田野调研的最终目标就达到了。”赵晗说。
在看到团队成员设计的咖啡包装初稿后,保山气味咖啡馆主理人张耀也感触颇深。他说,云交院的师生这次为保山小粒咖啡设计的多款不同的系列包装,不仅为保山小粒咖啡宣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推动小粒咖啡的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离开潞江坝后,“咖啡探险家”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他们还要为下一步举办“咖啡杯里的美术馆”乡村画展、咖啡文化集市做准备,为促成今后的乡村咖啡文旅、咖啡艺术研学基地奠定基础。他们表示:只有继续心怀土地,才能让艺术助农的梦变成现实,让“咖啡探险家”讲好一粒咖啡豆的故事落地有声。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