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此一游 不负金秋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秋天带着它独有的宁静与丰盈悄然降临,轻轻叩响了龙江的大门。在这片194平方公里的沃土上,那1.9万余亩的水稻,如同金色的海洋,随风起伏,光影舞动;那1.2万余亩的稻花鱼田,更是鱼戏稻香间,生动了整个秋天。
龙陵县龙江乡,这个有着“鱼米之乡”美誉的地方,是世代农耕人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时光荏苒,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缓缓回溯,1958年的风,似乎还带着几分青涩与坚韧。那时的龙江,正以一腔热血和无限憧憬,开启了水利建设的壮丽篇章。一垛墙水库与团石头水库,如同两位忠诚的守护者,率先挺立,它们不仅锁住了山间的清泉,更锁住了龙江人对未来的无限向往。随后,一座座高山水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宛如璀璨的明珠般镶嵌在龙江的山川之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
前不久,我有幸跟随采访团走访了那些熟悉龙江故事的老人。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岁月的光芒,每一次讲述,都是对过往的深情回望。他们轻描淡写地讲述着从前的日子,那些我们听起来满是艰辛与不易的时光,在他们心中,却仿佛只是时代的一个小小注脚。他们说,从前种一亩水稻,能有个400斤的收成已是奢望。而今,科技的进步让一亩田的产量翻了数倍,达到了1200多斤。说到这些的时候,他们总是在称赞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好,叮嘱我们这些后辈一定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那么朴素又坚定的话语,似是一记重锤,深深地敲击在我心上。
老人们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往昔的感慨与对当下的珍惜。他们曾经历过吃不饱饭的日子,最朴素的愿望不过是能吃上几碗白米饭。而今,这个愿望早已不再是奢望,他们的后代正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国富民强,儿孙绕膝,那一代吃了很多苦的人,在晚年也笑弯了眉眼。
老一辈人的青春,如同那滚烫的汗水,倾洒在了他们热爱的土地上。正是有了他们这一代人无私的奉献与不懈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他们,是真正的巨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时代的重任。而我们这一代人,正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眺望着更高的山峰、更广阔的海洋,踏上了更加漫长而坚定的道路。
阳光下,金色海洋般的稻田与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相映成趣,新时代的农人,接过了老一辈肩上的担子,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与暮色中交织,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卷。时值金秋,硕果累累,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农人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粒稻谷都承载着农人的梦想,每一处风景都讲述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新时代的农村魅力。
一念盈盈秋风起,仔细听,暖风似是携着四季的故事在耳畔低语。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耕种的规律似是亘古不变,变的始终只有农耕人的笑脸。这里的风,已经记录了太多农耕的传奇,见证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从昔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如今的半机械化生产;从昔日的贫穷落后,到如今的富裕文明;从昔日的单一作物种植,到如今的“烟稻鱼”轮番种养……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农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秋雨绵绵,细密而温柔地落在稻海之上,拍打着沉甸甸的稻穗,也拍落了片片稻花。稻花鱼在田间欢快地跃起,抢食着这自然的馈赠。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龙江丰收的画卷正缓缓展开,那是一片充满希望与欢乐的金色世界。王艳美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