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教师在昌宁职业技术学校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授课。 杨晓华 摄
金秋时节,昌宁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存入”的绿水青山正在“变现”为金山银山,无价的生态系统正在向“有价”转变,一幅幅乡村振兴的丰收图景徐徐展现在眼前。
柯街镇玉地里村的树番茄进入采摘季,放眼田间地头,大片大片成熟的树番茄金黄透亮,吸引着采购商纷至沓来,果农们也喜滋滋地“晒”起了成绩单。“每亩产值在2万元左右,只要水肥充足,树番茄一年四季都能结果。主要销售到腾冲、保山,还有重庆、广东、四川、浙江等地。”玉地里村树番茄种植户张昆说。
柯街村是另一番景象,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棚整齐排列,宛如银色的波浪镶嵌在绿野之中。这些优质的蔬菜种苗大多来自县内的专业化蔬菜育苗基地,自从引入了育苗基地的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后,当地菜农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今年前3季度,柯街村共规划种植蔬菜4.51万亩,预计总产量达6.98万吨,可实现产值3.51亿元。
绿色食品认证也为柯街镇乃至全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创建品牌探索了新路子。据了解,目前柯街镇共申报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1.37万亩、绿色蔬菜产品认证1.3万余吨。在无公害生产标准和规范种植技术的支撑下,柯街镇的产品抽检已达到无公害标准,有力提升了蔬菜产业品牌的影响力。
柯街镇副镇长董胜明介绍:“下一步,柯街镇将坚持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基地和品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充分发挥现有专业合作社上联市场、下联基地的桥梁作用,做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构筑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市场营销网络,促进蔬菜销售。”
昌宁县紧盯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探索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种植模式,让绿色产业成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该县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柯街镇华侨社区、卡斯镇卡斯村建成昌宁职业技术学校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托智能灌溉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与防治、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充分满足职校学生教学实训和全县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同时,园区还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劳动力种植技能培训、蔬菜新品种示范,引入国内知名农业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在育苗技术、种植技术、新品种引入、示范带动推广等方面实现了互通和共享,为周边农户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育苗季节就业岗位可达60个以上。
卡斯镇农业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加平说:“项目利用热带、亚热带气候优势,将农耕文化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建设2000亩以蔬菜、粮食、水果轮季种植,集生产、加工、物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景观、蔬菜文化、特色产业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周边3000亩土地发展为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区。”
与柯街镇、卡斯镇等热区不同,田园镇四角田村凭借温凉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与自然资源,因地制宜、以“特”养“特”。党组织牵头领办四角田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依托科技创新,引导农户与合作社开展野生菌林下促繁工作,同时积极引进野生菌精深加工企业,将野生菌产业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品牌和亮点,开辟了村、企、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今年,田园镇围绕加快推进野生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推进‘云菌’产业示范区+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建设,通过实施100亩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建设以粉菌、干巴菌等野生食用菌为主的保育促繁基地1个,引进人工促繁技术后,将实现野生粉菌、干巴菌在去年的基础上产量翻2至3番。”田园镇宣传委员周洁介绍。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通过菌类繁殖基地建设、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支撑,在党组织和合作社的推动下,如今的四角田村,已初步形成集采、食、游为一体的菌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年平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700余万元,逐渐呈现出生态资源变生态产业、生态产业跃升生态经济的喜人局面。杨晓华 段瑞霖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