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3335”模式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市域探索和实践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保山坚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积极探索和实践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市域运用新途径,圆满完成了“三个周期”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全面推进市、县、校“三级解读”的深度运用,持续发挥监测结果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以监测结果的精准运用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三个保障”,打造教育监测实施“新引擎”
(一)政府保障高位推动。在国家、省的领导下,市、县两级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体育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公安、保密、卫健、交通、邮政、电力、通信、教育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统筹强保障。
(二)经费保障高标落实。六年来,保山市率先以“样本县+协议县”的运行模式,实现监测全覆盖,县级政府将每年监测专用经费5万元及监测服务费15万纳入地方财政预算,1个样本县和4个协议县,每年财政投入85万元,6年间共投入监测经费510余万元,五县(市、区)参测率达100%。
(三)人员保障紧密协作。每年保障市、县级视导员入校开展视导,卫健、公安、通信、电力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向样本学校派出医疗卫生保障人员、保密人员、责任督学等监测人员1200多人次。
二、精准“三级解读”,探索监测结果运用“新模式”
保山市每年针对监测结果报告开展市、县、校“三级解读”,运用监测报告纵横“双向”立体化解读模式,发现优势、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层层分解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四级责任”,确保整改实效。
市级解读:市级每年组织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及样本校、非样本校1300余人参加解读分析,由市级教育督导机构人员及市教育研究院学科教研员负责解读,制定市级整改工作方案。
县级解读:县级每年组织各县(市、区)样本校、非样本校(含村完小)1450余人参加解读,由县级教育督导机构人员及县级教育教师发展中心学科教研员负责解读,制定县级整改工作方案,压实整改工作责任。
校级解读:各学校分别由年级组、学科教研组面向全体教师解读,每年组织17000余名教师参加,并由责任区挂牌责任督学挂牌督办,紧盯整改落实。
三、搭建“三级平台”,走出监测结果运用“新赛道
”紧紧围绕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实验区“三区建设”,搭建市、县、校“三级平台”,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作为检验立德树人成效“靶向标”“晴雨表”,推动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强保山教育研究院“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成立“保山教育研究院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核定编制,配备人员,开发“高黎贡云平台”,全面整合分析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数据,数智赋能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
打造五县(市、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搭建县级“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平台”,统筹调配质量监测评估专业人员,按照“数据分析—诊断教学—实施改进”的总体思路,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日常教研紧密结合起来,从监测数据中找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将县域共性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科研的课题和培训的专题,精准开展基于数据的教育科研,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师培训,系统推进县域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推出一批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为主题的教育科研课题。
建设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办公室”。建立以学校教科研人员与责任区挂牌督学为核心力量的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办公室。依托国家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将质量监测问题整改纳入学期责任督学常态化督导内容,通过数据驱动改进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探索“监测结果→研读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后测检验”的结果运用闭环,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聚焦“五个核心”,挖掘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强化数据思维,深度解读监测结果,精准运用于教育决策、教育保障、教科研、队伍建设、教育改革等领域,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助推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以监测结果为导向,推动教育科学决策。基于部分教育监测指标在全省和全国处于低水平运行的严峻形势,保山市委、市政府于2021年9月提出“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并制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狠抓党政重视、经费投入、规划建设、校风学风、思政教育、校(园)长队伍、教师队伍、创新创造、安全工作、尊师重教等重点工作,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1+2+30”政策体系,有力推动了区域教育科学决策,保山基础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
(二)以监测结果为预警,推动教育优先保障。系统分析各学段、各学科、各指标监测数据,发现深藏在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市的教育保障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如:经费保障不到位、大班额问题突出、学位保障不到位、运动场地不足、功能室不健全等。为此,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保障教育投入,在资金调度上优先考虑教育,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2021年以来,全市教育支出分别达47.1亿、48.5亿,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均在20%以上。同时,按照“高中向城区、初中向乡镇、完小向行政村(社区)集中”的思路,全面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全市撤并学校111所、教学点15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8所、小学143所、中学26所。两年来,市级无偿划拨土地148.74亩、县级划拨406.17亩,支持教育振兴项目建设,新增校舍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新增公办学位29391个。针对全市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使用率不高的问题,补充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2500余台,新建教育专网办公专用链路953条,调整班级光纤167条,全市中小学、高中实现教育专网“千兆进校、百兆进班”全覆盖,94.3%的中小学教师注册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展教学和研修学习,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相关培训研修、竞赛展评活动4.1万人次,汇集优秀课件、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600余份。
(三)以监测结果为靶心,推动教研教学改革。将监测结果作为学校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完善市、县、校教研体系,形成“报告解读、学科改进、评估跟进”的联动机制。一是针对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英语、艺术等科目成绩普遍不理想的问题,着力建强教研机构,配优教研队伍。2023年9月,统筹整合市教研所、市电教馆、保山电大的资源力量成立正处级“保山教育研究院”,人员编制扩充到95个,内设教科研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等8个部门,完善五县(市、区)教育教师发展中心,学校均设立了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建成一支拥有1894名专兼职教研员的保山教育科研队伍,建立了“1+7+N”的市、县、校“一张网”的教育科研管理模式(即依托市教研所、5个县(区、市)和2个市直学校、N个学科专业教师,形成从上到下一张网的教研体系),协同推进学科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与发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六项工作同步发力,初步实现了“教研训一体化”发展模式。二是针对心理健康监测存在的问题,保山市成立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五个县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建六个市、县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建成14所市级心理健康示范校,开发性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相关研究成果被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刊载。
(四)以监测结果为靶向,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将监测结果作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标”,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出台了《保山市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实施方案》《保山市中小学校领导人员选拔管理办法(试行)》等措施,深度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2021年以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4人,招聘教师1800人,建立“三线五级融通式”梯次培训培养机制,打通教师、班主任、管理干部成长路径,培训校长、教师8万余人次。评选认定市级名校长、骨干教师等668名,成立2个国家级中小学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建成省、市级“三名”工作室53个。稳步完成198所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1130名教师、175名校长实现轮岗交流,评选职级校长1308人,交流比例达22%以上。同时,推行高职低聘、高岗低聘,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机制,激发教师干事创业内生动力。2024年起,每年安排500万元市级教师培训专项经费。
(五)以监测结果为圭臬,推动“五育并举”落实落地。坚持以检测结果问题为导向,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缺体育、少美育、无劳育”的片面教育观,出台《保山市基础教育“五育”并举综合改革行动方案(2024—2028年)》,深入实施“五育并举”综合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实施“五环思政”育人工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建设一体化”共建工程、“双百”思政工程、“德育课堂”拓展工程,创建“五环思政”育人模式示范校38所,遴选精品课程48节,打造精品思政课程100节、学科德育特色课堂100堂,14个课堂被评为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德育特色课堂”,打造艾思奇故居、司莫拉等10个“行走的思政课堂”,2个案例入选教育部、省教育厅德育典型案例。主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台”2期,市委书记主讲“开学第一课”反响热烈。举办全国首家九年制全寄宿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示范性学校—保山市汉营润泽学校。4380名学生获评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84个班级获评“先进班集体”,保山市教育体育局被教育部关工委授予“先进集体”。坚持智育为重。通过实施“教育科研支撑引领行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大单元教学、互动式授课、小组讨论、项目制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高考一本和本科上线人数,中考总分优秀率、总分及格率,以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都取得明显进步。坚持体育为基。2021年以来,青少年参加体育赛事20万余人次,向省级输送优秀运动员19名,保山籍运动员获世界级和国家级金牌19枚,涌现出2023年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800米冠军吴洪娇、全国竞走大奖赛男子青年组10公里竞走冠军龙正银等一批新秀。“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鲜明,全市共有国家级网球特色学校2所、排球特色学校3所、足球特色幼儿园8所、围棋特色学校10所、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2所,9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招生学校。坚持美育为翼。培育艺体特色学校17所,组织开展两届毕业季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举办初高中毕业生才艺大赛、“保山教育之歌”创作演绎大赛、中小学美术教育成果评比等竞赛活动,获奖8108人次。遴选保山市首批中小学生艺术团11个,遴选首批美育人才专家库入库成员208人。坚持劳育筑底。建立劳动常态化管理机制,编制劳动教育清单,培育市级劳动教育特色试点学校37所,8所中小学获评2023年云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示范校。认定首批市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63个,腾冲火山热海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3个基地、4个精品课程、2个精品线路参与省级评选。
五、展望未来,深耕“1+2”赋能结果应用数智化发展
(一)竭力打造“1个大数据平台”。通过打造大数据平台,全面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状况,包括不同区域、学校、年级、学科等多维度的数据,实现全面评价和多维度评价,涵盖学业成绩及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横向评价,以及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的全过程纵向评价,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聚焦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助力教学改进,优化个性化教学。保山将利用2-3年时间,打造保山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综合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主要功能,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分层分级的教育可视化教育大数据,搭建全景地图支持“市域-县域-学校”三层级递进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智化交互式架构,通过对“教育监测地图”区域的点击切换,可查询市、县校所对应的教育生态数据。同时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统一数据标准和规范、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核心难题,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有效整合、技术与人才配备,引入高校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强化教育部门和学校大数据技术人才,同时对现有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二)积极争取“两区”创建。通过6年的探索与实践,保山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成效不断显现,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持续提升。一是监测科目学业成绩及相关表现全面向好。2020年,科学学业成绩四、八年级平均分达500分、481分,分别高于全省26分、19分,均居全省第4位。德育(道德与法治)监测中四、八年级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情况的监测平均分分别为203分、191分,分别高于全省20分、8分,居全省第2位、第4位;对国情常识了解情况的监测平均分分别为204分、198分,分别高于全省23分、15分,居全省第2位、第5位。2021年,数学学业成绩四、八年级平均分达475、472分,分别高于全省31分、1分,居全省第2位、第4位;体育与健康四、八年级睡眠时间监测达到教育规定时间比例为93.7%、12.0%,分别高于全省4.1、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第11位。2022年,语文学业成绩四、八年级平均分达484、468分,分别高于全省31分、11分,居全省第2位、第5位;艺术四、八年级音乐纸笔测试成绩平均分分别为451分、469分,分别高于全省7分、2分,居全省第3位、第6位;四、八年级美术纸笔测试成绩平均分分别为471分、472分,分别高于全省19分、9分,居全省第2位、第5位。2023年,科学四年级7个监测指标处于全省8位及之前(优良占比87.5%),八年级科学7个监测指标处于全省8位及之前(优良占比87.5%),且四、八年级5个监测指标2023年监测结果均高于2020年;德育80%的监测指标达标全省优良水平,7个监测指标为优秀。四年级德育6个监测指标处于全省8位及之前(优良占比85.7%),八年级德育6个监测指标处于全省8位及之前(优良占比75%),且保山市四、八年级6个监测指标达标比例均比2020年均有所提升,全市四、八年级德育监测4个可量化指标平均分均逐年上升。劳动全市40%的监测指标达到优秀水平,4个监测指标全省第一,分别为四年级劳动观念、基本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每周劳动时间。二是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总分优秀人数从2021年1338人增加到2023年4842人,增加3504人;总分优秀率从2021年的4.39%提升至2023年16.16%,提升11.77个百分点;总分及格人数从2021年的16513人增加到2023年的22147人,增加5634人;总分及格率从2021年的54.24%提升至2023年73.91%,提升19.67个百分点。全市普通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占全省比例从2021年的3.95%提升到2023年的6.47%;一本上线人数从2021年的2503人增加到2023年的3407人,增幅36.12%;一本上线率从2021年的16.43%提升至2023年的23.85%,提升7.42%;二本上线人数从2021年的7658人,增加到2023年的9322人,增幅21.73%,二本上线率从2021年的50.28%提升2023年的65.27%,提升14.99%。
下一步,保山市将全面开展2024年度第四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聚焦以监测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358”目标,做到党政重视上台阶、投入保障上台阶、规划建设上台阶,思政教育上台阶、师资队伍上台阶、改革创新上台阶、关爱保护上台阶、尊师重教上台阶,构建起新时代“保有优教”基本公共服务新体系,主动对接学习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力争成为“云南省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示范区”和“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实验区”,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山市教育体育局督导科)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