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三道桥的古情(记忆保山)

发布时间: 11-18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澜沧江边的烧炭古窑。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古道记忆馆收藏的旧物。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朱 平 文/图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三道桥的古,有古遗址,有古物,有古马帮文化。这些古,印着前人的指纹,它们没有被风化,消失,仍然鲜活,我怀揣着一种古情,拥向三道桥。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那天,我们起锚于云南昌宁澜沧江大桥,小艇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破开了蓝色的江粼。小艇似箭一般滑翔,所过之处卷起白色的浪花,浪花里跳跃着鱼的色。两岸恍惚,只有绿、红、白、黄色的影,我们穿越在一个色彩的世界。我仰望天空,一线天的云朵,在蓝天上赛跑;我俯视江面,云朵在蓝色的江里,起伏远方。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突突的游艇继续颠簸,把我们簸向了左岸的天堂山。岸边一包一包的土堆使我好奇,我问一位当地朋友,“那一包一包的土堆是什么?”“炭窑,过去烧炭用的,烧炭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保护森林,现已经废弃。”他轻松地解答。我注视着一闪而过的炭窑,炭窑沿江边数百座,如果重现燃烧,那黑烟缭绕是何等的“壮观”!现在我们见到的是蔚蓝的天空,茂密的森林,山花烂漫的季节,三道桥的古,就深藏在这里。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这里建有一座民间“古道记忆馆”,建设者以历史永昌(今保山市隆阳区)至顺宁(今临沧市凤庆县)的古道三道桥(今位于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弯岗村)为背景,依托古窑遗址,向民间收藏历史的古物,初衷是让历史不要被风化、消失,让来人可见古的物像,从而了解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太阳过了中央,小艇下锚,我们驱车前往三道桥。下车,走进一个四合院,我一眼就看到了马帮菜的牌子。味觉上嘴了,我嚼着马帮菜的味道环视,一座“百年古窑”映入眼帘。古窑依山势之形,掘山建窑,拱门,拱门周围用青砖贴面,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我低头钻进窑里,一股冷气扑面,凉飕飕的,窑似圆柱体,顶部像伞形,窑内黑得发亮,我也变得黑不溜秋。窑的生火处,凹陷,瓦片砌成圈,窑内还堆放了些许的古物,据悉,这古窑是烧制砖瓦、陶瓷的,这种遗址在昌宁县大田坝镇弯岗村还有许多,它们和澜沧江岸的炭窑共同见证了那个年代当地居民的生产场景。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走出古窑,只见周围陈设着马铃铛、马鞍、马灯、汽灯,以及农耕用的锄头、镰刀、犁、耙、镐、牛铃铛、牛鞍,和生活用的石磨、石臼、纺车、土罐、木桶、木盆、蓑衣、竹甑子、篾帽、草鞋、算盘、医药包、东方红提灯,黑白电视机,手摇电话机;文化用的蜡刻板、放映机等物。这些古物,有的我在初中学工学农时用过,有的我亲眼见过,这是20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的物件,对这些物件,我怀有历史的敬畏,因为我对它们有着深深的感情和眷念。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转进旁边一屋内,心堂一亮,大家共鸣——哇!这不是我,我,读小学的教室吗?这书桌,刀痕累累,还刻有姓名,我,我干过这种蠢事!大家都沉浸在小学时光,我也不例外。这场景勾起我的回忆,读小学五年级时,我和女同学坐一张书桌,开始我用粉笔在中间划线,后来发展到用小刀刻一中间线,只要女同学超过中间线我就用拳头打她的胳膊。现不知这位女同学还仇恨我不?无法得知,因为她杳无音信。不过我们彼此如果见面,定会面带笑容握手,互说:这是童趣。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记得我还在书桌上刻过“计时针”。每一条痕,只要太阳走过,我就知道每一节课的下课时间。当然这不是天天有效,逢阴雨天也就没戏了。“哇”“哇”一阵欢呼打断了我对童年时读书的追思。寻着声源,只见老靳夫妻大声数着:一排、二排、三排,这就是我们当年的座位!夫妻俩坐下,挺胸,背手,面对黑板,大声念着拼音:“zhōng中,huá华,rén人,mín民,gòng共,hé和,guó国,wàn万,suì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大家笑弯了腰,笑出了泪,掌声响起。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掌声还在峡谷,我们沿着似月牙儿的古道木桥,来到了马帮烤茶屋。马帮烤茶屋是用圆木和木板建构的,它躲在森林里羞涩,屋檐茅草飘飘,马铃声声。屋内,石头圆圆的火塘,钢筋架着三只壶,壶上糊着厚厚的锅烟子。我们围坐火塘,聊起那远古的故事,花窗透进古老的光束,光束给我们增添了温暖。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这时,我站立扫视,只见墙板上挂着马灯、马鞍、马铃铛;火塘旁堆着石磨,石板上放着雷响茶,锤牛肉的工具;长木柜、木座椅、木床、木米柜等,再现了驿站的生活场景。虽然历史不能重现,但这种场景也或多或少给来人提供了一些旧日之趣。来这里除了大饱眼福外,我们还可以品一品马帮人常喝的雷响茶。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想喝雷响茶,不是那么休闲,还得自己动手,这里没有主人和服务员伺候。谁到来,谁就是主人,主人自然是要亲自动手。为了品到茶味,我们推举了一位有点茶艺的朋友老靳来制作马帮雷响茶,他没有拒绝,很自信地从鞍架上取了茶罐和茶,将铜壶灌上泉水,然后添柴烧水。不一会儿,水突突地喷气,这时他将火炭扒拢,将古老的茶罐放在火炭上烤,罐烫了,抓一把米丢入罐中,手不停地抖动,直到米在罐中打滚、发黄飘香,他才将茶叶放入罐中,继续在火炭上烘烤。经过不断地抖动簸荡,茶渐渐发黄、清香四溢,这时,他迅速向罐中冲入沸腾的水,再丢一小块烧红的食盐,只听得罐发出闷雷的声响。他自信地举罐高呼“制作成功!”掌声装满了茶屋,也惊飞了山谷的鸟鸣。老靳将茶水倒入土碗,分别递给朋友们慢品。我品到米香,品到咸味,品到茶味,听到雷响,这是不是地道的雷响茶我不知道,但不管怎么说,我尝到了不一样的雷响茶。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三道桥的古物,古遗址,古马帮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域时代的特征。它们印着前人的指纹,愿它们永远不被风化、消失,仍充满青春的活力,像接力棒一样有人接跑。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市运会海报(倒计时)6.jpg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2-转曲-01.jpg

  责编:刘自明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WWW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