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打通“家门口”科普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施甸县立足基层实际,坚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宗旨,整合乡村资源,采取建强科普阵地、办好科普课堂、打造科普盛宴等举措,着力做实“家门口”科普工作,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科普需求,让群众“零距离”接受科学普及,切实打通科普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县整合乡村资源,建强“家门口”科普阵地。始终坚持“一站多享、一室多用、一栏多宣”的原则,依托13个乡镇、13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化站、图书室、宣传栏等载体,融入各种科普内容、书籍和活动,通过“融合+辐射+共享”的方式,使群众就近学到科普知识,推动基层科普活动常态化开展。依托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制种繁育,打造稻母科普基地1个。依托“何元三星级地质文化乡”品牌效应,建成地质科普研学线路3条、研学点11个。依托科普项目在县三中、旧城中心小学、太平中学、县二中等学校建成农村中小学科技馆2个、航模室1个、地质科普长廊1条,为学生打造“第二学习课堂”,免费接受全县学生参观、学习、体验。截至目前,施甸县共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云南省科普小镇2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科普示范社区2个、科普示范学校1所。
施甸县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原则,抓实技能培训,办好“家门口”科普课堂。依托农函大,整合人社、农业等部门资源,充分利用各乡镇、各村(社区)培训场所等主阵地,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群众科学素质。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订单式”培训,变过去的“专家讲什么农户学什么”为“农户想学什么专家讲什么”,邀请省、市、县科技专家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等,面对面、手把手开展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着力提升群众技术水平,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提供新动力。今年以来,全县共创办农函大培训8个专业、13个班,完成新型农民培训600人次;农村劳动力参与引导性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达1.34万人次;开设“田间课堂”,组织20多名科技工作者组成水稻、蚕桑、畜牧、蔬菜等5个工作组,将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
该县始终坚持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常态化,采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科普宣传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科普盛宴。今年以来,施甸县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春节等契机,依托科普大篷车,共开展科普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文明实践站(所)“四进”活动31场次,展出科普展板和体验展教具191块(件),发放《食品安全》《地震应急》《防电信诈骗》《健康养生》等科普资料(书籍)2万余份(册),受益群众达4.38万余人次。在县一中、县二中、县三中举办了“大手拉小手 科普报告汇”校园专场活动,邀请多名专家为2000多名师生作讲座。依托3条地质科普研学线路和11个研学点,组织学生开展地质科普研学1000余人次。组织5000余名学生到仁和镇五楼明德小学研学劳动体验基地开展研学体验活动。联合447名返乡大学生组成科普志愿服务队,分别到111个社区(村),为留守儿童开展科普培训和宣传活动,助力“双减”,着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联合卫健、老年大学、老科协等单位和组织,到农村开展科普宣传、健康大讲堂等活动20余场次,普及健康防护、食品安全、防电信诈骗等知识,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健康和防范意识,受益老年人达1000余人次;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139场次,义诊2000余人次;实施“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专项科普培训行动,帮助1000余名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享受科技便利。[李荣富]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