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老麦乡农村土文艺带来新风气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2020年以来,施甸县老麦乡杨柳村工作队员张春富的朋友圈十分活跃,在他分享的视频里,都是一些关于农村文化活动的场景,虽然场面很“土”,但每一条都深得大家喜欢。据张春富介绍,文化活动所唱的歌曲,都是出自一位名叫魏鸿邦的老人。
张春富说:“这种被村民喜爱的文艺方式是在全国齐心协力抗击新冠病毒时开始在手机里传播的。”原来,为了讴歌全国人民团结抗议,施甸县老麦乡杨柳村文艺队把魏鸿邦自己编的歌曲通过小视屏在手机里进行传播,向群众宣传正能量,逐渐赢得群众的喜爱。复工复产后,魏鸿邦又创作了一首《春天过后不是秋》的歌曲,随即被文艺队伍送到了农民劳动现场,深受群众好评。
在杨柳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杨柳村农村精神文明、人居环境提升得到了全县认可,这和魏鸿邦老艺人把自己的爱好作为引导农民思想意识,讴歌新时代、讴歌美好生活是分不开的。
魏鸿邦20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施甸一中,毕业后,政府曾聘请他到乡中学任教,但他却坚持先做好一个农民再说,为此,魏鸿邦一生把讴歌农民,发扬农村“土”文艺作为自己的爱好坚持下来。在做好农民种好土地的同时,让农村“土”文艺发光是魏鸿邦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所以,在农村,大家都知道爱说爱唱爱写的魏鸿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村干部告诉记者,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生活逐步改善,文化需求逐步提升,农村舞龙耍狮成为新时尚,市场对龙狮制作需求量很大,那时,有手艺的魏鸿邦就开始制作龙狮,他的龙狮制品不仅给市场填补了空白,还初步尝到了艺术能够赚钱的甜头。由于年轻时就喜欢听戏唱戏,多年来,魏鸿邦从DVD到MP3、从曲谱到定音哨,置办了不少东西,他还经常走路到村里去找朋友们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自从村里有了这样的集会活动,魏鸿邦可算是找到了事干,天天不落地去凑热闹,还和另外几个铁杆艺术迷凑钱买了能连蓝牙的音箱。
随着活动的增多,群众又找到了茶余饭后的乐趣,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村口屋后,处处都是舞台,他们是观众,也是演员。张春富说:“我看见了一代人朴素的乡村文化情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刀耕火种’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曾经用乐舞的方式来庆祝丰收。如今,在土地里忙碌了一辈子的父老乡亲,终于被机械化生产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闲暇时间的他们聚在一起,用歌声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舞蹈表达心中的喜悦,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杨连武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