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树河村的幸福密码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本报记者 傅华平 段柔汐
●富裕起来的新桃树河村民把国旗挂在了家门口,把“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进了村规民约,把“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的感恩双语标语张贴在村里最显眼的处置。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这是腾冲市中和镇新街社区新桃树河村村民发自内心的话语。村头寨尾随处可见的标语,布局合理、规划整齐、环境优美的村庄,集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展演中心,处处彰显着这个傈僳族村寨的幸福安宁、和谐美好。
三级网络管理,和谐乡村的基石
“这得益于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新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姜家照说。
“原来的桃树河村交通闭塞、不通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突出,一方水土已经养不了一方人,要实现安居乐业,就要另谋出路。”66岁的老支书余生林说。
2009年,在集体商议后,村民们决定离开故土,整体搬迁到25公里外的新桃树河。从动员搬迁、自筹资金到土地平整、测量规划再到投入建设,79户391人的整村搬迁并非易事。
“群众既然信任我们,我们就应该把工作做细做实,不要让群众觉得错信了我们。要让群众听得见党员的声音,看得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老支书余生林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为此,村里成立了易地搬迁领导小组,下设整地、材料、建房、基础设施等小组;采取“党支部+党员+普通农户”的三级网络管理模式,由支部牵头,将79户农户挂在7名党员名下,负责搬迁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挂户党员解决不了的再由支部集体解决。“就跟现在推行的‘1+1+N’农村末梢治理模式差不多。”余生林笑呵呵地说。
新桃树河村建成了,易地搬迁领导小组解散了,但“党支部+党员+普通农户”的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却保存了下来。一个党员负责一条巷道,负责与村民有关的政策宣传、脱贫攻坚、矛盾调解等工作。
村民余生虎家的田地之前在欢喜坡,因高速公路变道,田地被征,挂钩他家的老支书帮他协调流转了1.1亩田地;挂钩建档立卡户无能力铺设入户道路,挂钩党员余在明带人修筑……在新桃树河,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延续了下来,并在村庄治理中发挥着实效。
“新桃树河以党建引领的村庄治理模式效果明显,走在中和镇的前列。没有酗酒赌博、没有邻里反目,不仅村内自身矛盾纠纷非常少,与隔壁村寨的关系也非常和谐。在我们‘小组—村—镇—司法’的四级联网调解中,新桃树河的矛盾还没有出过小组。为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中和镇政法委员钏磊说。
能人党员,幸福乡村的领路人
要确保群众“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就要帮助大家端稳饭碗。通过党建引领,新桃树河走出了一条能人党员的“双带”之路。
37岁的余在明有自己的装潢公司,2016年当选新桃树河村党支部书记,由致富能人变为致富带头人。“反正要用工,找别人也要找,不如用熟悉的乡亲。”余在明的装潢公司里,不仅有自己网格中的农户,还有40多名乡邻。
在余在明的带动下,余定福、余在旺、余在辉、余在科先后发展起了自己的装潢工程队,接纳着村里更多的劳动力。
大量的劳动力转移,筑牢了新桃树河脱贫致富的根基。
党员余在华、麻先勇跑运输,做木材生意,带动村民从事装卸和搬运工作;党员余生法从事农特产品销售,带动村民种植草果、梅子等作物,对推广重楼、茯苓等林下药材种植起到了促进作用……“2011年新桃树河村的年均收入只有2280元,2019年达到了11280元。在提高党员‘双带’能力,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方面,新桃树河村走出了一条示范之路。”姜家照说。
富裕起来的新桃树河村民把国旗挂在了家门口,把“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进了村规民约,把“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的感恩双语标语张贴在村里最显眼的位置……“我们就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时刻铭记党的关怀和恩情。”村民窦顺芬说。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