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云南 相约COP15】讲好生物多样性的源头故事
来源: 云南网 阅读:
万峰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灵芝(摄于8月31日)。新华网发(毛虹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陈长
云南是一个巨大的地质博物馆,从寒武纪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到泥盆纪的曲靖古鱼、三叠纪的罗平生物群,再到侏罗纪的禄丰恐龙,人类祖先腊玛古猿,第四纪的元谋猿人,云南的古生物化石保存时间线完整、种类多、规模大、多样性丰富。讲好生物多样性的这一源头故事,方能了解地球生命的来龙去脉,更好地读懂过去、珍惜当下、把握未来。
古生物化石既是一组不朽的生命密码,更是一本神秘的无字天书。它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对确定相对地质年代,重建古地理与古气候和恢复古环境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科学价值。近年来,云南省陆续发现了各个时期各个年代的各种古生物化石,比如,澄江化石地见证5.18亿年前生命的演化,罗平生物群化石成为世界上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丰富、化石分异度最高的三叠纪海生化石库之一,“中国恐龙原乡”禄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1.9亿年前至1.4亿年前真实存在的“侏罗纪世界”,元谋人的发现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等等,具有重大科研价值。可以说,生物源于哪,将到哪去?生物如何生存,有哪些生活方式?在多彩的云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迹可循。
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自然资源,古生物化石价值不言自明。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各地对古生物化石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比如:国土资源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的通知》,利齿滇东龙、丁氏滇肿龙、云贵中国龟龙等已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首批)》中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当然,也要看到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要完善古生物化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加大对破坏古生物化石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科学研究、景观旅游和其它经济价值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地质公园、收藏中心等,利用化石复原模型、化石复原图、声光影相等形象地宣传展示和科普教育,激发国民的自觉保护意识。
生命是对浩瀚的世界存在的诠释,生物则承载着生命绚丽的美好。越来越多的化石破土重见天日,也向人们诉说破坏自然很容易,但恢复却很难。据统计,在地球40亿年的生物史中,曾经产生过25亿种动植物,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灭绝99.9%,这其中一半是在最近的4个世纪灭绝的。造成这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人为活动是其主要原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协调发展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世界花园”美誉,COP15大会将在昆召开,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在中国乃至全球占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需要各地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
“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云南今天的生物多样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不仅属于现在,还衔接着过去和未来,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答好这张生态文明建设答卷。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