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前行,用教育科研为工作室研修赋能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2018年9月,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保山市杨洪定名师工作室把一群有共同教育理想与情怀、责任与担当的“小语人”凝聚到了一起。从此,生命的精彩在此绽放……三年来,工作室的研修工作围绕《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分别按照“主题调研年”“专题竞赛年”“成果物化年”的工作计划有序推进,用教育科研为工作室研修赋能。
这三年,工作室以“主持人+成员+学员”“组长+队员”,分县区团队组建模式。六个团队45名小语人如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围绕“遇见生态,与语文美丽相约”的主题,聚焦课堂,对话课例,通过聘进来讲、跑出去学、坐下来读、沉下身研、扶上道赛、走上台论、拿出手教、晒到场评,不断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动、自主对话中不断把研修推向深入。
这三年,工作室依托中国教研网隆阳区教研分站“保山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坊,共发布资源131个,互动研讨1000余次;工作室在做好现场研训的同时,积极探寻线上直播,第四次集中研修7699名教师同步观看赛况,第五次集中研修5635名教师同步观看直播。
这三年,工作室完成《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学法指导的实践研究》和《保山市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两项保山市教育科学“十三五”第四批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两次市规划课题共得到市内外近5千余师生的参与;工作室将《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学法指导的实践研究》与《隆阳区小学语文教法学法指导实践项目》有机结合开展研究;工作室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五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评,为工作室教师的教学工作、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优秀范例。工作室王江燕老师的论文《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厚”与“薄”的思考》在“2021年云南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论文评选及报送全国参赛选手选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推荐为三类论文。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学员共主持21项课题研究,参与了28项课题研究。
这三年,备课、听课、上课、阅读、写作,成为我们常态化教学研究模式。工作室完成统编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上、下册的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集12本;工作室听南京特级教师刘冰执教习作示范课,听昆明龙德芳社长讲习作和阅读专题讲座,听大理特级教师李志云讲课程标准和统编版新教材,听罗正林老师分享阅读股室,听主持人讲课题研究和到新加坡访学的那些事儿;工作室开展7次集中研修和1次录像课评比,共研修课例40节;工作室进行3次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感悟作品86篇;工作室开展“2019年教育科研论文竞赛”“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师生同写一篇文章”“研修路上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儿”等专题活动,共涌现获奖作品116篇,完成6本研修成果材料汇编;工作室“送教下乡”,分享专题15个;工作室自主撰写57篇论文,发表37篇。工作室成果惠及市内外近2万余名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室涌现出“永昌教学名师”1名,云南省“优课名师”2名,保山市模范教师3名,云南省小学语文素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1名,云南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评选活动二等奖获得者1名,各级获奖339人次。
三年来,工作室共编辑32期《研修简报》,刊发52条研修信息,35条被省、市、区教育媒介刊发;工作室开通微信公众号,刊发工作室原创文章95篇;工作室主持人入选《云南教育》封面人物,刊载文章《我的教研科研之旅》,《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对工作室活动进行三次报道;工作室三年均被保山市教育体育局考核为优秀,还被综合考核为优秀。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从2018年9月的首聚至今,不经意间三年的名师工作室工作早已告一段落。
回首,
三年研修,六支团队,
同赴小学语文教育梦。
我们一路阅读,繁花似锦;
一路共研,拔节生长;
一路共享,抱团取暖;
一路芬芳,美其所美!
我们贴地前行,
用教育科研为工作室研修赋能!
(杨淑雯 李朝英)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