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属于条件关系,理解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精准地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有针对性地培优、促良、补差,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就有两个问题:你真正用心地去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吗?你教的每个学生又都对你这个老师了解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考核的压力,提高质量的压力,我们教师在规范管理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同一个标准,同一个尺度,不得不让大部分学生在打压、压制、压抑甚至是强制的状态中度过艰难的初中三年。其中的大部分学生要么厌学、要么辍学、要么暴力、要么颓废,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会走向思想的极端,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些现象何等的危险。所以,充分了解学生是何等的关键。那么,怎样充分了解学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是信息收集法。七年级入学的第一天,班主任统计每一个学生的所有信息时,一定要详细准确,这是了解学生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要从家长提供的户口本、身份证、独生子女证、残疾证等所有资料中,去详细记录对自己今后三年管理该生有帮助的所有信息,特别是对家庭情况的了解,在入学当天,必要时更要与家长及学生做进一步地沟通了解。
二是观察法。第一,除了在上课时间的观察,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在自由状态下的情况,可采用在非教学时间,通过教室监控来对每一学生的观察进行记录。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观察到很多课堂中你看不到、了解不到的第一手资料,这也就为你管理好每个学生提供了问题的切入点。第二,就是在几个特殊的时间点进行仔细观察,这几个特殊的时间点就是:周五、周日的接送时间,放假时间,收假时间。观察学生与家长在这些时间中的互动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只是游手好闲,其他全是由家长忙前忙后,而有些同学则是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长只起到了接送的作用等等。观察之后。班主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是调查法。此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还要注意保密工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去调查:一是家访。可以选择在双休日或者假期,不要事先通知,要搞突然袭击或明察暗访,这样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二是询问该生密切接触的人。比如小学班主任,任课教师,其他班级、年级的小伙伴,该生的亲戚、邻居等等。目的是从第三方口中了解到该生的真实情况,服务于你的学生管理。三是用好家长群,班主任根据调查目的,事先设计一份调查事项,统一发到家长群,然后让家长逐一如实填写,附上学生的家庭照私发给班主任。注意一定只能私发。选出有价值的调查事项,然后汇总,在了解学生方面,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是谈话法。此方法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出课堂,在生活中、自然状态下与学生玩起来,说起来。你提出双方不同的意见,看他怎样反驳你,他反驳你的意见,就是他最真实的想法,然后你提出一点建议,一般情况下,你提出建议后,对方就会全盘托出他的整体想法,接着你顺势夸奖他,他将会越讲越深,他就会把他全部真实情况全部都告诉你。这样就达到了你预设的目的。
你已经充分的了解了学生,条件是有了,下面就转入了怎样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一定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上,特别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上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他们所掌握的社会经验、知识和行为规范的深度也都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使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的共同特征。又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各个学生,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才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一、了解学生,分清基本层次
教师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既要掌握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全体学生,教师对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有一个清晰的整体层次。针对个体,教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储备,努力程度有一个清晰的线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发挥他们擅长的智能优势,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培优、促良、补差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要划分出各层次的培养对象;然后详细地制定出各层次培养的方案;接着要召开各层次的动员大会,最后才是到每一位教师去落实。
二、面向全体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包含三个层面:
1.教学的深度、广度、速度要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必须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他们所能接受的程度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接受程度不能估计过低,而降低教学要求,使学生“吃不饱”,影响培养质量;也不能估计过高,使教学内容过难、过多,使学生“吃不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所以,因材施教就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
2.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认清他们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之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3.看各个层次学生的价值观:这就是说,每一个学生,他也会清楚地知道自己今后要靠什么东西自立于世,如果他决定,他下决心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到极致,获得一个快乐积极的幸福生活,他如果真能这样做的话,就顺着他去做。但是大多数孩子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没有真正了解生活是怎么回事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想办法改进他们的弱点,发扬他们的长处。而不是说他不是学习的料,所以不交了,他是学习的材料,就玩命地教他。所有的人都是有用的人才,只不过你要教他哪一方面,让他能靠这一方面来自立于世,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三、个别激励、体现分层互促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所有的学生。不能用同一个水准衡量所有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按学生层次,分别对待,分别要求。比如在我当班主任的时候,有不同的同学问我相同的问题:“如果听别人说某事应当去做,那么是否应该马上行动去做呢?”我对甲同学的回答是“你先与父母兄长商量之后再去做。”因为根据我平常的了解,甲同学是属于胆大、莽撞的性格特点。我对乙同学的回答是“你应该大胆地放手去做。”因为根据平常我对乙同学的了解,它具有胆小、保守、退缩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具有针对性。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并坚持分别激励的评价原则,甚至还可采取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协商评价法,给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了解,共同激励的平台。
再回到开头,“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属于条件关系,理解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精准地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有针对性地培优、促良、补差,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大田坝中学 罗建军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