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鸡茨村:深山火腿香飘四方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杨二哩牌’火腿卖到了法国,特别受欢迎。我们的火腿冬季才加工,仅制作一年的销售量,始终坚持诚信第一,质量第一。”近日,保山市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鸡茨村党总支副书记杨世李在接受采访时说。
杨世李说,2022年冬季,鸡茨村加工了7000只火腿,销售收入达35多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12.58万元、分红4.98万元。今年10月,通过线上销售了1700只,目前加工的火腿数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今年计划加工1万只。
位于海拔2100米以上的鸡茨村,年平均气温11.5摄氏度,冬季气温达到零度以下。特有的气候条件,为当地加工火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酝酿了与众不同的美食风味。
近年来,鸡茨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深挖本土特色资源,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规模化生产带动火腿产业发展,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增收”的共赢模式,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过去,群众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从事火腿加工销售。受限于地理、交通等因素,好产品往往卖不上好价钱。转机发生一个能人的出现,他就是杨世李。
在部队服役九年的杨世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本事。退役后,忘不了家乡的这一片土地和乡亲,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开启了他的返乡创业之旅。靠着脚踏实地、敢闯敢干的劲头,返乡创业不久后就加入到了村“两委”。
近年来,鸡茨村坚持党建引领,领办了施甸忆家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抓点带面、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融合推进”的思路,盘活鸡茨村的火腿资源,积极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建成了达到SC标准的火腿加工厂1个。从此,鸡茨村火腿产业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并向全产业链迈进,形成了从生态养殖、技术保障、保底收购、出售等整套产业链,闯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收益权量化、效益分红、全员共享的发展路子。
“在合作社统一管理下,火腿的品质提高了,更好地推向了市场,我们就有了好收益,群众就获得了利益。”在参观火腿加工车间时,杨世李语气坚定地说,“目前,合作社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养殖生猪,并与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协议,在协议中明确是生态养殖。今后将把销售重心逐步转移到线上,把火腿卖向全国,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大山的美味。”
目前,鸡茨村火腿加工厂生产的产品有火腿、风干猪肉干巴、豆腐肠、肉肠、腊排骨、猪头肉、牛干巴等。其中,火腿、豆腐肠已成为畅销产品。
下一步,鸡茨村将逐步扩大产能,打造响当当的品牌,开发出更多适合的产品,培养电商主播,建立由合作社负责生产、食品公司负责销售的产业发展链,走好生态食品可持续发展之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采访离别时,杨世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等你们下次再来时,我保证有好消息讲给你们听。”
本报记者 蒋建国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