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溯源|之五】北纬25°的辉煌——守溯源展未来走实保山小粒咖啡精品路线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每天一杯咖啡,这就是我的日常。”这就是不少人的常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咖啡走入了大众的生活,而咖啡的品质也慢慢变成了人们舌尖的一杆秤。如今的保山小粒咖啡以优良的品质在咖啡市场赢得了好口碑,但是哪个品种才最能代表保山小粒咖啡的独特风味呢?
“我虽然种了一辈子的咖啡,但是我不懂什么精品,我只知道怎样才能种出好咖啡。”隆阳区潞江农场的咖农屈勇实诚地说。对于像屈勇这样老一辈的咖啡人来说,他们更多的经验在于咖啡的种植,而对研磨、烘焙、杯测、平衡度、冲煮等等一系列的新兴名词却只是略知一二。潞江坝普遍种植的咖啡品种是卡蒂姆,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卡蒂姆因其耐寒抗旱、病虫害相对较少、产量稳定的优势深受咖农喜爱,在芒丈队和新寨村相继铺开种植。
(屈勇正在嫁接咖啡)
2000年左右,由于铁皮卡和卡蒂姆的市场价值相当,所以农户们更愿意种植管理方便、产量稳定的卡蒂姆。渐渐地,老品种的铁皮卡逐步被取代了,大部分树桩子用来做嫁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留下了整树;到了2009年芒丈队(包括老水井队)连同新寨村的咖啡种植面积达到了1.36万亩,万亩咖啡产业园得以完美呈现。
当下,人们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口味也开始挑剔了起来,这对咖啡市场有了新的冲击——卡蒂姆似乎不能满足人们的味蕾了。“我家种着好几个品种的咖啡,有卡蒂姆、铁皮卡、波磅、云咖一号等等,每一种豆子都有它的风味,并且不同的烘焙程度所呈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屈勇的儿子屈志强说道,“我非常乐意把父亲种植咖啡的技术和经验传承下去。”作为出生在咖啡地里的人,咖啡元素充满了他生活的各个角落。
(屈志强)
从4岁开始,屈志强就在咖啡地里刨土,闻闻咖啡花香,尝尝咖啡鲜果,无忧无虑的童年总有咖啡相伴。15岁,初中毕业的屈志强就跟随父亲学种咖啡,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咖啡种植经历,别看年纪不大,却是一位年轻的“老咖农”了。2007年,屈志强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2021年,34岁的屈志强通过选举成为了潞农社区的党总支副书记。“我父亲是一名党员,也是我们芒丈队以前的队长,从小我就看着父亲为大家忙这忙那的,他说能给大家帮上忙就是莫大的欣慰,所以在我心中,能成为一名党员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并且我认为,有了党的保驾护航,我们的咖啡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潞江农场党委书记鼓励农户改良咖啡)
在新时期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下,保山小粒咖啡成功带动了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新的时代浪潮中,咖啡文化逐步向“精包装”过渡,这对于咖农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走精品咖啡路线势在必行。潞江农场党委摸清家底,以“党建引领+支部响应+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走实精品咖啡改良路线,采取新植、嫁接、台刈的方式,将现有的1300亩卡蒂姆改良为铁皮卡、波磅、瑰夏等优质咖啡品种,继续加大现代设施农业、土壤改良、种植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在万亩咖啡产业园中打造出千亩精品咖啡产业示范园。
(嫁接改良的铁皮卡咖啡树)
“我们听说了咖啡改良的消息都非常支持,今年潞江农场党委给我们大家改良了两万株铁皮卡的咖啡苗呢!”家住原老水井队的咖农张和云开心地说道,“新植的大概三年投产,嫁接苗两年就能投产了,铁皮卡的价格是卡蒂姆的三倍呢,所以农户的积极性非常高。”农户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良咖啡品种,屈志强也和他的伙伴们在咖啡领域尝试着更多的可能。
“卡蒂姆的果酸味略重,而铁皮卡的果酸较轻、口感醇厚、回甘更为持久,更能代表保山小粒咖啡的味道。”喝过无数咖啡的咖农们和“咖粉们”一致认为。在咖啡加工厂里,屈志强会对不同的日晒豆进行脱胶后检查,目的是更好地确认咖啡豆的品质,通过和伙伴们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对比找到不同咖啡豆最合适的烘焙度,以便为大家展示出每一款豆子的最佳风味。
(屈志强)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咖农,同时我也是一名党员,所以我肩上担负着传承咖啡文化的使命,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磨炼,但我有信心把它做好。”屈志强由衷地表示。历史在变,不变的是咖农的坚守;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北纬25°的咖啡辉煌,在党的光辉下不断发展壮大,当我们行走在芒丈队的咖啡地里,能够看到今年新植和嫁接的铁皮卡咖啡正在茁壮成长,碧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是共产党人心中的光,那是百姓期待的未来。(胡东湦)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