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高质量教育的有效路径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三年后,高考是否有起色主要看现在的高一;五年后,高考是否上台阶主要看现在的初二;八年后,高考是否达优主要看现在的小学四年级。日积月累的量变,才有“三五八”的质变。在调研中,问及成绩较好学校校长有什么核心“秘笈”,答案出人意料的相同:抓阅读。
2021年的语文高考只有4题,都是阅读思考,虽然只有4题,但阅读量大,阅读速度慢的学生看都看不完,莫说做题。“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已逐渐成为共识。
抓师生阅读,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对于一个校长而言,更是“进入角色”的最佳途径。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息,是学校和教育的实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是学校的要事,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也不可能培养出大才。
教师的作用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点亮心灯、培养习惯。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阅读量需要从小积累,阅读速度需要日常养成,到了高中,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之前的阅读就是高考的基石。喜欢看书的学生,学习是一种自觉、成绩是一种自然。
校长要引领阅读。浅阅读导致人的浅薄、深阅读成就人的思想,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校长要有书卷气,要做一个有文化的校长,文凭不代表文化,学历不等于能力,现在有水平不意味着一直有水平,有些校长以为“职务与能力齐飞、领导共水平一色”,忽视了学习,退下来后,不会上课了,不会教书了,其他教学业务也干不了了,要让阅读成为校长工作的需要、日常的习惯、生活的自觉。
老师要带头阅读。一支没有文化的队伍是愚蠢的队伍,一群不读书的人在教书是非常危险的,通过阅读,解决拥有“一江之水”的问题,只有老师读才能带动学生读、才知道怎么引导学生读。“医生越老越是宝”,一些老师越老越教不好,甚至转岗干后勤,为什么?因为这些老师不阅读、不学习,知识老化,教材更新、知识不更新,讲课陈词滥调,没有新知识、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新教法,学生不爱听、听不懂,适应不了,淘汰是必然。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
学生要海量阅读。不能让学生输在阅读起跑线上,必须让学生成为饱学之士,从娃娃抓起,从小爱上书,从小爱看书,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与好书对话、与圣贤对话,搭建系统、完备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兴趣、爱好、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循学生的兴趣爱好读,引导学生读,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按年级规律读,特别是小学各年级,识字量、理解力差别大,更需要精准阅读。如果一个学生两周就把语文课本读完还没有其他课外书看,这简直是一种犯罪。学生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思想发育史,阅读差距就是成绩差距。
阅读还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事,应该是所有学科的事情,应该有数学阅读、科学阅读、思品阅读、艺术阅读、体育阅读、历史阅读、地理阅读......只有通过广度、深度的阅读,才能真正把孩子带到学科的广博与深邃、从知识的小溪汇聚成海洋。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学校最好的氛围。硬件设施是教育的基础,但决定教育水平的是软件水平,决定软件水平的关键是阅读水平。师生爱书,管理省心。战略上重视了,战术自然就有了,要全面推行“书香校园”建设,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上,环境创设、氛围营造。从营造学校的阅读环境入手,让阅读随手可得,把学校建成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要把图书室、图书馆当作学校的灵魂,有馆藏丰富的中心书库、有宽敞舒适的阅览室、有随取可看的图书角。同时防止娱乐化、表面化,将形式搞成主义。内容上,具体措施、指标量化。建立增加藏书的机制,评选书香班级,打造最美图书角,举办阅读分享课,每天一节名著共读,每周一节自由阅读、每月一节读书分享,有创新举措,有效果检验,将内容内化。
书,不应该躲进仓库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也不是用来应付检查、装点门面,附庸风雅,藏书不能藏。书,关键是要管好、用好。老子在周王室管图书,李大钊、毛泽东曾在北大图书馆,要安排高素质的人去管图书。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可看、可听的太多,要想知道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成绩,直接看看图书室便知一二。
真理是朴素的,上学“读书”是个常识。阅读是保山高质量教育一条最基本、最直接、最便宜、也是最有效的路径。(李绍元)
责编:蒋建国